2013 TED Video: 不完美的美:徐譽庭 (Mag Hsu)
很喜歡徐譽庭編劇的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(In Time with You),她的演講自然流暢(不像某些TED-Taipei的演說者,贅詞很多、說話沒有重點,讓人聽不下去),演講內容沒有很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,都是有關她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以及她的體悟。她的平易近人和"淡定",也讓人很喜歡;除了她編劇的影片,全程沒有透過投影演講,卻能夠吸引觀眾專注的聆聽,是非常好的一場演講。
徐譽庭說她很喜歡觀看網路的人對她劇中角色的評價,尤其是缺點的部分。她覺得天下沒有"完人",每個人都存在著缺點,但就因為這些缺點人才顯得獨特和美麗。但有時人會不知道自己的缺點,反而去批評和自己一樣有相同缺點的人,但其實批評的人是"討厭自己的這些缺點",因此他才會特別注意到別人有這些缺點。所以我也時常在想(不管是別人或自己),批評別人之前,是不是應該先省視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缺點?如果是自己都有的缺點,又如何能夠去批評他人呢?(套句經典廣告詞:刮別人鬍子前,先把自己鬍子刮乾淨!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~)
徐譽庭還說到她發現她討厭自己之後,她每天花5分鐘和自己"對話"。我們都覺得要透過對話才能了解彼此,卻從未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。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《Eat, Pray, Love》(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),女主角也是不喜歡自己的生活,於是某個晚上和自己的心靈開始對話。這很神奇,雖然只有自己單獨一個人,看不到任何實體的東西,卻有個聲音能夠告訴自己應該要走的方向和做的事情。徐譽庭說當她與自己對話之後,她會去做一些事情,或許這無法解決任何問題,有時甚至使心情更糟,但是她得到了"鬆一口氣"。我想心情上的安穩和平復,要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,因為如果一直處於緊張、有壓力和不安的情況,無法開心又盡興的享受生活,工作或讀書的效率也會大幅下降。
對於徐譽庭而言,劇本是她與自己對話的放大與延伸,透過筆下的角色,認識他們,發現他們的可愛和善良,同時也更愛她自己。當然也會因為筆下的角色而發現她自己的缺點,但她會對自己說"承認吧、面對吧!那就是妳自己。"以前我會覺得寫Blog沒有用,沒有人看,自己也不知到寫的意義為何。但聽到這一段之後,瞭解到其實寫東西不一定需要給別人看,這只是一種挖掘自我的過程。如同徐譽庭透過劇本和她自己對話,我也透過Blog和自己對話,傳達自己的心情和想法,讓我自己知道,每天的每天都有著意想不到的新發現,更了解自己;沉澱心靈過後,心情也會變好,而不會覺得日復一日,每天都過得一樣,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。(看過一些人是這樣的想法)
~The End~2014.5.19